作作更健康,不是一种“病”




排版:爱摸鱼的汤圆酱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总喜欢以“作”来定义女孩子们。


“no作no die,why you try?”

“不作死就不会死”

“作作更健康”


成为女孩们的口头禅。


而圈子里面的女孩子们,似乎更会不自觉地将“作作更健康”这句话奉为圭臬,她们总会使出浑身解数给主子们以出其不意的“惊喜”。



比起温顺如绵羊,乖觉如稚子,实践夺工具、言语挑衅等作死行为似乎更让她们青睐有加,每当换来加罚与记账时,她们便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认错撒娇,而主子们稍一显心软,她们便会把握时机,继续作死。


这似乎更像是一个猫鼠游戏,女孩子们便是那只餍足的猫儿,时刻把握着z们的心理,伺机而动;而主子们才是那只被戏弄的小老鼠,被猫儿时时“拿捏”。如此来看,游戏规则似乎完全由女孩们来制定,但其实不然,真正的游戏还是被主子们牢牢掌控,当女孩子们为自己作死成功而偷笑时,主子们又何尝不是内心愉悦呢?


猫鼠游戏


“作”

源于补偿心理


女孩子们表面的“作”与“嚣张跋扈”恰恰是她们内心脆弱,缺乏安全感的一种体现。为了获取这种安全感,她们会在迟疑不定的行为中寻求答案,而这个过程则是对现实生活中与理想生活差距的一种补偿心理。


所谓的补偿心理,其实就是个体在适应社会时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以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


简而言之就是她们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存在某种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无法补足,所以她们会极度渴求通过某种行为来补足这种差异。


譬如有些人十分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其实这种炫耀恰恰是来源于自身的补偿心理,与他人相比,他们或许在工作上、感情上存在“自卑感”,故而他们需要以炫耀财富这种方式对这种“自卑感”进行补偿,以实现自己的心理平衡。


补偿心理在作祟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女孩子在家中是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纵然生活顺风顺水,万事如意,在旁人看来她们是天之骄女,但她们的内心同样也会不满足,她们也会极度渴求某种东西,或许是一个严厉但也宠溺的哥哥、或许是一种极致的约束等等,她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许是捆绑,或许是反差等等途径完成自己的“幻想”,满足自己的“补偿心理”。


“为

什么女孩子们需要关爱?”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比起之前对女性的“附庸”地位的定义,当今社会更强调的是女性的独立与自强。


但其实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女性是天然处于弱势的。


首先,就个体因素而言,女性与男性的身体与心理机制实际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在心理机制上,男性更需要的是支持、鼓励、赞美与肯定等,而女性的需求则是关心、理解、体验、忠诚等,男性在意的更多的是“支持”,女性在意的更多的是“关爱”,这种心理机制的不同就决定了女性处于天生的弱势。


其次,就女性生存环境而言,也自然而然存在极大的压力。


一方面,由于女性既是社会一般的生产劳动者,又承担着人类自身繁衍再生产的任务,特殊的生理机能和双重职能。在家庭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 这些角色凝聚了女性的全部天性和心智,在承担繁衍生命和抚育子女的责任时,体现的是与生俱来的女性本色角色;而当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面对的是与男性竞争的现实世界, 职场需要女性具有理智、坚强、果断等男性品质,这就引发现代女性因家庭与工作双重角色的碰撞而产生巨大的内心冲击,从而会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


 女性生活工作两不误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女性歧视的情况较之前已有所改善,但歧视仍然存在,女性从来都是站在与男性不平等的起跑线上, 社会给予男性的职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远远多于女性。原因之一是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评价系统标准不一;之二是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性别歧视使女性参与社会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心渴望遭受冲击, 挫伤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自尊与自信, 使女性产生职业自卑心理, 影响女性的自我评价, 阻碍女性职业发展, 从而会承受巨大压力。


 女性歧视仍广泛存在


综上所述,女性在生理、心理与社会等诸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之下,往往会承受比男性更多的压力,也正因此,她们会极度渴求安全感与归属感,渴求极致的关爱。



“如

何给予女性适当的关爱?”


(一)认真倾听,女性所重视的是被尊重的态度


有时她们并不需要说教,她们需要的只是一种“情绪倾听者”。


在生活中,她们往往因信任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将情绪宣之于口,只能隐藏于心,故而她们有时只是需要一种陪伴和一位倾听者。不妨试想,当我们自己心乱如麻、情绪不佳时,母亲在一旁唠唠叨叨、无休无止,我们是否也会感到厌倦呢?换言之,即使是自己的母亲唠叨也会感到厌倦,更何况是他人呢?所以,不妨给予自己的女孩一份温暖的陪伴而不是一份“为她好”的唠叨。



(二)注重细节,女性喜欢的是被重视的态度


其实女性比男性更趋向感性动物,大事当前时,她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感情掺杂其中,但男性往往会理性分析其中利弊,如此一来,相对而言女性更加感情用事。也正因此,她们往往会更注重细节,甚至是仪式感,她们会牢牢记住相识纪念日、生日等诸多节日,但她们所需要的其实不是物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譬如,当她们月事以前,提醒她们不要吃辛辣冷凉的东西,她们便会由内而外产生一种心理满足感。


(三)让女性感受到自己是特别的,甚至唯一的


女性十分注重自己的重要性或说是唯一性,所以才会产生一个旷世难题“媳妇和妈妈掉水里,先救谁”。这个问题看似无解,其实也好解。哪怕没有答案,也要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特别,女性心思细腻,心理活动更加丰富,感情更加充沛,当她们对一个人付出真心时,往往会是全部的真心和信任,自然而然,她们也希望对方能同等地对待她们,因此,她们就会渴求这种“唯一性”。无论何时,让女性体会到她们的唯一和重要意义,其实是关爱她们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把女生捧在手心


(四)做好定位,忠实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她们犯错时,她们希望的不是父亲般的说教,而是一个倾听者;当她们遇挫时,她们需要的不是师者的指引,而是一份温暖的陪伴;当她们遭受不公平时,她们需要的不是理性分析利弊,而是需要对方陪她们一起无道理地指责。女性是复杂的,但也是十分简单的,她们不需要越位,不需要说教,因为该懂的道理她们往往都懂,她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耐心陪伴的人,能够陪伴她们度过自己的艰难岁月,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她们也才能够继续前行。


俗话说,女孩子们的底气是自己给自己的。撇开社会环境看,这是成立的。对女性而言,独立生存能力是安全感最稳定的源头。时代在进步,“她”力量在崛起。高等学府里女生的数量早就超过了男生,职场各个领域都不乏女性精英的飒爽身影。



越来越多的女性经济独立,越来越多的女性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对性别偏见和世俗眼光说“不”……尽管外部环境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她们已经凭借强大的生存能力披荆斩棘创造了想要的生活。她们是独立的,甚至是强势的,但她们仍渴求让心灵安息的一隅,所以,请给身边的女性一些关爱,让她们能够更勇敢地砥砺前行。


引文参考

[1] 刘建苏.以女性发展需求为本 营造平等发展社会环境[J].科技与企业,2012(08):339.

[2] 李欣阳.传播心理学视角下“人设社交”现象研究[J].中国报业,2020(06):42-43.


 辣酱贝贝

扫码 ╳ 或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参与讨论


?你的点赞和在看

都是对我们创作的最大支持


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传播,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贼心 sadomasochism字母圈虐恋亚文化平台 » 作作更健康,不是一种“病”
BDSM倾向测试
BDSM倾向测试
加入字母圈
加入字母圈
BDSM知识
BDSM知识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